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龚利鑫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

 

他肩负着援黔的使命来到赫章,通过技术帮扶填补了当地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他编制诊疗规范,举办讲座和学习班,强化病房会诊,手把手地将绝活儿传授给年轻大夫,只为给赫章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广州援黔的人员中,除了党政干部,还有一批来自广州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无私奉献、扶志扶智,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龚利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对于贫困户来说,疾病是脱贫致富的“拦路虎”。赫章作为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中最困难的10个县之一,因病致贫,大病返贫者,占比颇高。

为进一步探索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番禺对口帮扶作用,2017年9月,广州市番禺区卫计局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签订了2017年—2020年医疗帮扶合作框架协议,意在通过“建机制、强技术、树品牌”“三驾马车”的共同驱动,深入推进赫章与番禺两地之间在医疗领域的技术交互和人才沟通。其中,番禺区外派骨干医生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健康扶贫,成为两地脱贫攻坚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龚利鑫是番禺中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9月,龚利鑫来到赫章县,作为番禺中医院对口支援赫章县中医院的首位驻点专家,挂职该院副院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通过“传帮带”,在龚利鑫协助下,赫章县中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上突破多个“首例”,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需求。

挂职期间创下多个首例

挂职期间龚利鑫共主刀或指导完成手术380余例;这其中完成了涵盖胆囊、阑尾、疝气、脾、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肠肿瘤多种类型的手术,创下赫章县中医院23例首例手术,赫章县11例首例手术,毕节地区2例首例手术。赫章县中医院的外科病区以前每月不到30例的手术量,但在龚利鑫来了之后,手术量增加到120例左右,外科业务量在2018年上半年增长达到135.81%;中医院的经营状况也持续改善,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1700多万增长至2018年10月的3000万。一年多的驻点,医疗帮扶真正见到了实效。

成绩的背后,是要让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巨大考验。就医疗条件而言,龚利鑫用八个字总结了当时来到赫章开展医疗扶贫的第一印象:缺医少药、设备简陋。

龚利鑫说,医疗条件简陋,这在出发之前虽然都有心理预期,但真到了当地,还真是一时难以适应。“手术比较多的时候,器械的周转也成为问题。”而更为窘迫的现状在于,腹腔镜技术自1982年完成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该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外科手术中的一项普通技术。然而,对于赫章县中医院而言,腹腔镜技术仍然是空白。

“国内大医院早就淘汰的早期腹腔镜手术仪器,在这里属于高端仪器,设备从买回来就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为没人会用,都放在库房里落灰。这让很多专科治疗无法开展。同时,有手术需求的病人,也只能去大医院就诊。”

为了能使当地病患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先进医疗技术,龚利鑫到岗上任后,利用这台旧仪器操作了上百台手术,越来越多的赫章县的老百姓就诊时间缩短,就医费用的支出也大大减少。

今年10月中旬刚刚在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陈姨,原本打算到市级医院做手术,得知县中医院有从广州来的专家长期坐诊治疗,她便来到中医院找到龚利鑫,请他主刀进行手术。如今手术顺利完成,三天不到的时间她便能下地活动。

挂职期间,龚利鑫(右二)共主刀或指导完成手术380余例;这其中完成了涵盖胆囊、阑尾、疝气、脾、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肠肿瘤多种类型的手术。

“输血”到“造血”根本上改变落后医疗现状

百余手术的背后其实曾发生多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龚利鑫告诉《小康》记者,在一次开展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突然电刀烧坏了,机器无法运转,为了使手术正常进行,手术医护团队临时借来其它医院电刀设备,才得以顺利完成当天手术。“这里患者多,疑难杂症类型复杂,开展工作一点都不比大医院轻松,很多外科急诊手术需要马上做,关键时刻基础药物缺货,我们就只能找临时可替代的药克服困难;手术工具不齐全的时候,以往根本不会用到手术操作台的一些工具,都被拿来救急,状况百出的这些情况都是我从医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碰到。”

纵使插曲不断,困难不少,但对龚利鑫说而言,没有条件,就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上一篇:多些柠檬市长这样接地气的党政干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