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问题的分析
一、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不先进
科学、有效地绩效评价方法应该是能客观、全面、准确的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企业对干部的绩效评价工作采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偏重静态考核评价,缺乏动态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年度考核和任前考核的方式,缺乏连续性的工作绩效评价。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尚未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实践中多采用的是临时性考核办法,对干部绩效评价方法有失科学性导致评价效果不如预期。
2.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就目前企业对基层干部考核的内容方面来看,普遍存在只重视干部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最主要的弊端之一,只要干部经济效益抓上去就可以了,其它的就忽略不计,这种考核方式严重的忽略了干部日常履职,最终导致考核工作的不完善。
3.考评成绩公开机制不健全、考用脱节现象明显
信息流通的闭塞与信息公开不健全是企业常见问题,对于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公开更是慎之又慎,广大员工从零星的信息中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合理、公平、公正。因此,正确、有效地使用考评结果对领导干部实施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这是考评工作的主要目的,对于达不到组织要求的干部,评价认定实绩较差,确实属于不能胜任、德才平庸的干部,还在原有职位上继续工作,没有按照评价结果的要求进行降职、撤职或者改任;评价结果显示绩效平平、表现一般的人却能够扶摇直上,而部分绩效评价优秀的干部却得不到及时的提拔任用。还有部分企业存在对于基层干部的考评工作始终停留在“考”的阶段,年年考、月月考,对于基层党政干部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没有任何的帮助,和“用”完全脱节,浪费了大量了考评成本,导致对于干部考评工作产生了仅仅只是走形式的主观认识。干部的奖惩不是以政绩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而是搞平衡、讲照顾,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没有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和升降去留紧密相结合,造成考用脱节,制约了考核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考核评价的整体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二、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策略
1.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由于不同基层干部之间的岗位特性与职能范围有所区别,笼统、全面的指标设置不能突出岗位特色。在指标设置上,不仅关注企业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设置考评干部的重要指标,也是引导干部将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尽量细化和量化指标,把考察目标数值化,无法数值化的指标,也要尽量将指标的评价尺度明确,是考核评价不存在模棱两可、无法判断的情况。要根据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科学地确定考核的内容和量化指标,形成一个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领导干部的客观评价,突出重点指标、难点指标和正职指标。
2.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方法,提高绩效评价准确性
考核方法决定着整个考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直接影响着对干部考核的质量。目前,一些企业采用的主要考评方法是集中年底考评,通过民主测评、查看资料、个别谈话、民主评议等静态方式了解被考评干部的情况,了解的主要是干部的工作情况,对于8小时工作外干部生活圈了解难以把握,这样的方式对于干部真实信息的收集是片面的。在考评方法创新上,应该首先将静态考评和动态考评相结合,注重平时对于干部的工作情况的考察;其次,工作圈情况和生活圈情况相结合,平时生活中干部的情况,更能反映干部的实际状况和素质;第三,注重对干部显绩和潜绩相结合的考察,有的干部的绩效在短时间内难以凸显出来,但并不表示干部的不作为。
3.扩大参与考评的主体范围
笔者通过目前企业考核问题分析来看,现行的基层干部绩效考评中民意缺失成为导致考评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大限度的扩大企业职工的参与,提高员工在干部绩效考评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所有职工的参与权、监督权与知情权,增强绩效考评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考评工作的积极性。考评主体由内部公职人员评价转变为更多体制外人员的参与,拓宽职工参与渠道,选择公众关注度高、易于参与的渠道,譬如,电话访问、考评小组发放的意见函、设置网上评议平台等方式,广泛听取来自多方面不同意见,一是被考核干部的上级领导;二是被考核干部的同事及其下属;三是离退休老干部的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个不同渠道收集更为全面的考核评价信息,对于提高考评工作的民主性和准确性是大有裨益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