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为企优环境(干部状态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09日 第 16 版)
壬寅虎年第一个工作日,江淮大地,银装素裹。
安徽省委党校学苑大厦报告厅,近400名党政干部和市场主体代表踏雪而至,16个地市分会场同步视频。
由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打响了新春第一记发令枪:开年即冲刺,聚力抓作风。
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把‘改进作风'大会放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指向鲜明。”正月初六赶到合肥参会的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说。
“有三方面考虑。”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大会讲话开宗明义,“一是宣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态度,二是树立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导向,三是提振创新创业、跨越赶超的信心。”
2021年,安徽GDP近4.3万亿元,增速达8.3%。许多来合肥、芜湖考察的外省干部感叹:“安徽的干部做事很拼、很务实。”
但安徽自己却不甘于此。“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敢与先进比高低,敢和自己过不去”……近段时间,全省上下到处涌动着这些振奋人心的话。省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省两会,“对标沪苏浙”成了每会必做的一件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观念深入人心。
来信来访、巡视巡察、环保督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群众和企业一些合理合法诉求,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少与干部作风有关。这使他们下定决心:抓住作风建设这个突破口,解决好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就是服务发展和稳定大局。
一堂直击内心的新年第一课
“全省信访工作问题大起底”“全省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大会现场,两部明察暗访、曝光问题的电视专题片,看得与会者五味杂陈。
连月来,省委、省政府派多路调查组,展开“大起底”专项行动,专题片就是其中一项成果。点地方点单位,出人名出画面,没有丝毫回避遮掩。
几张有关营商环境的对比图表,让更多人陷入沉思。
企业申请获得用水,上海需要2个办事环节,安徽平均需要4.9个环节;企业用气办理时长,深圳全过程不超过5个工作日,安徽则要10个工作日……
“纵向比,安徽营商环境有长足进步;但横向比,尤其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就出来了。”不少干部有感而发。
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敢啃硬骨头、不愿接烫手山芋;缺乏“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
省委主要领导给“六不”干部画像,更似一记重锤,“不作为、不担当、不进取、不务实、不守信、不知止,这样的干部虽是少数,影响的却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环境。”
如何改?
做到对标对表、有求必应、真心真情、求真抓实、知敬畏守底线——安徽省委提出“五做到”要求。
“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群众什么事‘烦',就列入改革范围;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说者语重心长,闻者内心触动。
抓作风,不能空。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服务2家企业;每年召开1次与沪苏浙的对标检视会,对标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中;对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完成时限、任务标准,定期督导……安徽省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针对19种问题表现,对领导干部列出20条“作风清单”。
面对企业诉求要做到“一口”收办、闭环办理,遗留问题要做到限时“见底清零”……“十做到”“十严禁”,当场发布解读针对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的系列文件,给相关部门和公职人员划出行为红线、规矩底线。
“这是一堂直击内心的新年第一课。”与会干部表情凝重。
“闻令而动。”“不做‘六不'干部。”“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对我们来讲,可能只是增加一点工作难度,对群众和企业来讲则是天大的事,不能浮皮潦草,大而化之。”会场上,合肥、芜湖、池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税务局等部分地市、政府部门负责人,现场表态,郑重承诺: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一份诚意十足的新春大礼包
身挂“安徽省个体工商户十佳”绶带,胸佩大红花,当涂县的蛋糕店店主葛丽丽,腰杆挺得笔直。“没想到,我们个体户也能参会,感受到了政府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诚意。”
和她一起参会的,还有安徽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税收大户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代表。他们受过不少表彰,但这场大会让他们直呼“让人惊喜、振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