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秸秆焚烧烽烟年年该怎么熄

 

秋风正劲,秸秆焚烧的火又火了。

华北、华东、华中的天空烽烟再起。空中俯瞰,秸秆过火之地,犹如一块块“黑伤疤”。

年年此时,都可以看到各地政府的三令五申,狠招怪招频出的“禁烧令”,动辄数万干部进村入户查,千万资金撒进去补,数十万财政资金扣,一个火点罚款百万,约谈干部拘留农民……

然而,“秸秆季”里的“烧”与“禁烧”依然胶着难缓。这是年年都要热议的“死结”?焚烧之火该怎么熄?

笔者历时半年,从夏收追踪到秋收,深度问诊秸秆焚烧“老顽疾”。

16 年管不住“一把火”禁烧俨然成“死结”

金秋时节,北方玉米熟了,南方稻谷香了,收获的季节,年年禁止的“烽烟”也升起来了。

近日,笔者在穿越江汉平原的318国道沿路两旁看到,稻茬安静地留在地里。但烽烟四起仿佛发生在瞬间,一块五六亩的稻田里蹿起一人多高的火苗,浓烟滚滚升腾。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西湾村的邱桂琴欲哭无泪,她的6亩水稻即将收获,却被一场火烧成“爆米花”,罪魁祸首就是秸秆焚烧。相邻稻田的秸秆焚烧时,火苗蹿到她的田里。

但因秸秆焚烧遭殃的不止是稻田。穿越沃野的高速公路在此时常常乌烟瘴气,能见度极低,车祸发生率提高,每年不少高速公路因为秸秆焚烧暂时关闭或者限速。

一些地方的发展甚至一度受到影响。湖北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的农业种植区,夏收有小麦、油菜、棉花等,秋收有水稻、玉米等。过去每年5月到11月,当地有半年时间被烧秸秆困扰,“吓”跑了好几个招商引资项目。

1999年,环保部出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规定,全国多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采取“铁腕”措施治理露天焚烧秸秆。

一些地方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干部被处罚,地方财政资金被扣甚至罚款。今年上半年,安徽宿州8个乡镇14名党政一把手因禁烧不力被免。今年夏收期间,湖北荆州市先后有182名干部因禁烧不力被问责处理,秋收才过半,当地超过100名干部又被问责。

16年来,各地三令五申、狠招怪招绝招,换来的却是年年禁烧年年烧。今年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10月12日至18日期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秋粮收获地区秸秆焚烧火点226处,涉及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北省6个省,与去年同期的21处火点相比,增加了976%。

“死结”背后三大“纠结”

之所以成为“死结”,原因在于多“堵”而少“疏”,“堵”易而“疏”难。16年的“禁烧”,各地也在探索给秸秆资源化利用找出路,背后三对纠结和矛盾待解。

宝贵的资源为何成为多余的垃圾?

如果是资源,农民为什么愿意付之一炬,一烧了之?如果是垃圾,农村过去做饭取暖、沤肥造房又都是依靠它,发达国家的超市里摆放着它制的家用燃料。今天的秸秆处境尴尬。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度改变了中国的农村和农业,农村能源结构出现“石化化”“电力化”,生活方式“城镇化”。不少农村煮饭不用烧柴,建房不用盖草,牲畜吃工业化饲料,沼气池因人口外出增多而萧条等等。秸秆传统的能源和材料功能快速消失,成为无处安放只能焚烧的“垃圾”。

旧的出路没了,新的出路不畅。对此,农民是“纠结”:一烧了之最经济、最实惠,也最无奈。

秸秆“禁烧”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行业企业壮大发展、更先进的科技转化要有一个过程。这中间会反复、会反弹,但走对了方向,久久为功,必有光明的前途。

烧秸秆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相比对城市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夏收,笔者在湖北走访时,一位农民说,一到烧秸秆时节,家里的衣服都不敢晾在外面;嗓子会痛,眼睛呛出眼泪,咳嗽的人会多起来……

量大且分散如何集中化利用?

“疏”的渠道又少又难,背后还有一对深层次矛盾:秸秆作为农业资源,其极度分散性与工业化利用所要求的集中化或便于集中化相冲突。

根据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2012年对全国秸秆利用的一份评估报告,2012年我国主要秸秆总产量为9.2亿吨,可收集量为7.9亿吨,但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耕地上。

湖北蕲春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燃料部部长孔述告诉笔者,蕲春县当地理论上油菜秸秆年产量为23万多吨,但是全县仅4个秸秆收储点,2009年企业投产至今首次收储油菜秸秆才达到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