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媒介形象构建及传播策略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融合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学会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发展自身,从传播路径到传播内容,传统媒体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这也表现在对党政干部形象的塑造上,传统媒体不再单纯局限于拍摄工作会议的画面,而注重人性化、亲民化的拍摄手法。
一、党政干部媒介形象塑造中公众情绪的体现
(一)媒体是党政干部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会对重大政治会议等进行直播,报道方式也在不断丰富。比如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进行直播,而不是只发布文字图片,这些变化意味着传统媒体开始转变以往对党政干部形象塑造方式的局限,拉近了民众与党政干部的心理距离。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党政干部形象塑造的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媒介形式有着不同的传播规律和风格,充分运用其优势,才能有效地塑造公众认可的党政干部良好形象。
(二)新媒体是公众情绪表达的出口
新媒体环境中,公众的信息需求和接收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后起之秀,让公众情绪有了发声的机会。党政干部形象的传播形式不再局限于大众传播方式,而是采用更加多样的人际传播方式、群体传播方式等。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遍使用是党政干部形象宣传的良好契机,这种友好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不会有排斥心理。党政干部以更加轻松的方式与受众接触,比如开通政务微博,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传播效果明显比以往有所改善。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增强,以传播者为主体的单向传播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而交互式传播模式将以“受众为中心”,公众更加青睐这样的传播模式。党政干部媒介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单纯依靠以往单一的政治新闻,而是开始关注细小处,通过生活化的细节,运用平等亲切的“家人型”视角与受众进行交流。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标题为“习近平这10句话,真提气!”,一改以往公众印象中人民日报严肃刻板的风格,这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对党政干部形象塑造的新突破,公众在留言处纷纷表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支持以及对人民日报报道方式的好评。
二、公众对党政干部的形象期待与媒介形塑
(一)公众对党政干部形象的期待类型
公众对于党政干部形象的期待是公众以自身为出发点,对党政干部的形象的预设要求,与公众自身的价值观、伦理观、心理认同、审美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等有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公众会对党政干部形象的期待会产生个性化差异。调研发现,公众对党政干部的形象期待有以下特点。
(1)多样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期待是基于个人理想主义的心里预设,是对将来时态中未知的人和事物的想象和向往,由于个体的意识往往千差万别,而社会公共又是由多个个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因此公众对党政干部形象的期待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2)一致性。在概率学的知识体系,当某样本空间中某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很高时,我们可以说这个随机事件在该样本空间中相对稳定,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的数据就会呈现一致。类比到公众对党政干部的形象期待时发现,虽然公众个体的价值观念、社会阅历、生活态度等千差万别,对党政干部的也会有不同的形象期待,但其中依然存在着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更期待“清正廉洁、平和亲民”的党政干部形象。这同层次分析中的一致性相吻合,因此公众对党政干部的形象期待具有一致性。
(3)发展性。社会和时代都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变化,公众对党政干部形象的期待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腐政策的大力实施使社会公众对贪污腐败的不接受程度愈加明显,因此他们对生活幸福感的追求更加强烈,更期待清正廉洁的党政干部形象,而不是局限于几十年前的温饱状态。
(二)公众党政干部媒体形象的期待对媒介形塑的影响
党政干部的媒介形象塑造受公众对其期待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媒体报道中所呈现出的党政干部形象会刺激公众产生多种多样的期待,而公众的期待又反作用于媒介,引导媒介结合党政干部现实形象,塑造出更加符合公众心理认同的党政干部媒介形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