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新时代提升党政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三个着力点

 

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范畴,对新时代的党政干部来说,它既是一种观念认识,更是一种能力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又红又专”才是硬道理,要把专业知识融入政治素养,让意识形态能力成为新时代党政干部必备的一项核心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理念形成到职业角色认同再到知识技能驾驭的过程而学习提升的。所以,党政干部意识形态能力不能简化为具体事件处理的技术、技巧或本领,而是要在各条战线的基层工作中由点及面辐射覆盖,能专业应对,善敏锐研判,敢主动发声,用情理化育,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的综合本领。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当前需要从三个着力点来提升新时代条件下党政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

一、培养在岗言岗的敏锐洞察力,提升党政干部的政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每一位党政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新时代党政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要从基于在岗言岗的职业角色认同来显现,对于工作领域所出现的、或明或暗的、形形色色意识形态问题的辨识能力来源于“在其位谋其政”的职业敏感性。因而提升党政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第一个着力点就在于,要通过刚性职责历练措施形成“意识形态把控无小事”的职业理念,这种理念的形成对于主体能力提升来说,就不能是奖励惩罚机制和考核制度等这些外部力量传导所致,只能是内生动力使然,是通过对自身责任担当的肯定和对自身社会价值体现的追求而激发的自我职业认同。这种职业理念的产生才能激发主体创新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才能真正形成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之格局。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这就告诫我们,在理想目标实现之前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要怕直面现实的不完美和各方面工作的困难,为了理想信念,要敢于直面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作为伟大事业的宣传教育实施主体,每一位党政干部必须具备时刻清醒的洞察力与研究能力。更确切地说,这是对任何具体工作背后看不见的“硝烟味”的一种探究能力。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主流清朗,正能量突出,但是,意识形态的思想性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也意味着“听话听音”的重要性。因为任何话语体系的表达背后都有意指,都有判断,都有价值取向。所以,意识形态工作的典型特征就是在舆论场中见高下,在交流表达中展交锋。故而,每一位党政干部在岗言岗、在党言党的政治立场,才是在意识形态上时刻清醒的依仗,只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练就一双洞穿各种社会思潮的火眼金睛。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时刻明确政治立场的底线,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不但自己要清醒地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要给群众以明确的态度和清晰的界限。只有大家都清楚什么是我党倡导的,什么是我党反对的,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捍卫人民至上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因此,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凡事不从表象看问题,习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动向所在,习惯从政治责任考量细节,才能从根上从容应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做到防微杜渐,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价值认同。

二、培养在岗护岗的主动学习力,提升党政干部的政治胜任力

新时代党政干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要从在岗护岗职业胜任力角度来培养学习力。这种学习力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从任何一个从事党政管理岗位上的人来看,主体意识形态能力养成是通过对职责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政策方针的掌握程度来显现的,而且这种能力本身是综合性的而非单质性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生成的而非既成的,唯有通过应对现实的挑战并在其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增强和显示其引领力量。因此,这种能力的提升和引领有力的效果就归功于岗位主体的学习力自觉提升,而不是仅仅把工作岗位视为一个无动于衷的谋生手段。在岗的每一位主体,是需要能够用真理的力量来说服人,用人格力量感染人,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用生动有趣吸引人,用担当作为征服人,这些内涵素质和道德修为均来自于岗位主体的主动学习、深入学习。既要把握市场经济实践规律,又要实现维护人民福祉的价值旨趣;既要揭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动机和实质,又要防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泛意识形态化”;既要剖析人性自私论的假道学,又要学会应对市场经济三大痼疾(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对当今国人价值观领域的严重侵蚀。凡此种种,唯有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才能引领有力;通过展示魅力和绩效成果,才能谈得上不辱使命。